《野望》原文及翻译:王绩的秋日隐居情怀

一、《野望》原文及翻译赏析

唐代诗人王绩的《野望》是一首充满隐居情怀的田园诗,诗中描绘了秋日傍晚的宁静景象,同时流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彷徨。下面内容是《野望》的原文及翻译:

原文:

东皋薄暮望,徙倚欲何依。

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。

牧人驱犊返,猎马带禽归。

相顾无相识,长歌怀采薇。

翻译:

傍晚时分站在东皋远望,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。

每一棵树都染上秋色,每一座山都披着落日余晖。

牧人赶着牛群回家,猎人带着猎物骑马而归。

大家互不相识,我长啸高歌,怀念隐居的生活。

这首诗语言简练,却意境深远,展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隐居山林的向往。

二、《野望》的创作背景

王绩生活在隋末唐初,经历了社会的动荡和官场的浮沉。他曾在隋朝为官,但目睹了隋朝的衰败后,对现实社会产生了深深的失望。唐朝建立后,他虽再度出仕,却始终无法适应官场的束缚,最终选择归隐。

《野望》正是他在这样的心境下创作的。诗中“徙倚欲何依”一句,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孤独。他渴望找到灵魂的归宿,却无处可去,只能通过诗歌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。

三、诗中名句赏析

“树树皆秋色,山山唯落晖”是《野望’里面最经典的两句。诗人用叠词“树树”“山山”强化了秋色的浓烈和山野的广阔,让读者仿佛置身于一幅壮美的秋日晚景图中。

这两句不仅描绘了天然之美,更隐含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。秋色和落日象征着生活的短暂,而诗人独自徘徊,无人分享,更增添了几分寂寞与惆怅。

四、诗人的情感表达

王绩在诗中流露出复杂的情感:既有对田园生活的向往,又有对现实的无奈。他看到牧人和猎人各自归家,而自己却“相顾无相识”,这种孤独感让他更加怀念古代的隐士生活。

“长歌怀采薇”一句,借用了伯夷、叔齐采薇而食的典故,表明诗人渴望像古代隐士一样远离世俗纷扰,过上自在自在的生活。

五、小编归纳一下:为何《野望》至今仍打动人心?

《野望》虽然创作于千年前,但它所表达的情感却跨越时空,依然能引起现代人的共鸣。在快节奏的今天,许多人也会像王绩一样,偶尔渴望逃离喧嚣,回归天然。

这首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其优美的语言和画面感,更在于它诚实地展现了人类共通的情感——对自在的向往、对孤独的思索、对宁静生活的渴望。读完《野望》原文及翻译,你是否也感受到了这份秋日的诗意与哲思呢?

赞 (0)
版权声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