滥竽充数的意思解析
滥竽充数这个成语,表面看起来有点晦涩,其实意思很简单。”滥”指的是不诚实、不合标准;”竽”是古代的一种吹奏乐器;”充数”就是凑数的意思。合在一起,就是指没有真本事的人混在行家里凑数,或者用次品冒充好物品。这个成语出自《韩非子》里的一个故事,你知道吗?
生活中我们是不是也经常遇到类似情况?比如团队里有人光说不练,或者买到了假冒伪劣产品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”滥竽充数”吗?有时候这个成语也用来虚心地形容自己,比如”我这次获奖纯属滥竽充数”,表示自己能力可能配不上这个荣誉。
成语背后的历史故事
战国时期,齐宣王特别喜欢听吹竽,而且必须是300人的大合奏。有个叫南郭的混混,根本不会吹竽,却靠着花言巧语混进了乐队。每次演奏时,他就装模作样地跟着摇头晃脑,反正人多也听不出谁在滥竽充数。就这样,他白拿了好几年工资,过得很滋润。
故事到这里还没完。齐宣王死后,他儿子齐湣王继位,也喜欢听竽,但有个关键不同:他喜欢听独奏!这下南郭先生慌了,他哪敢单独表演啊?只好连夜卷铺盖逃跑了。你看,靠蒙混过关终究不是长久之计,总有露馅的一天。
滥竽充数的现实启示
这个成语给我们的第一个启示是:真才实学最重要。南郭先生能混一时,但不可能混一世。现在职场上不也是这样吗?靠关系进去的人,如果没有真本事,迟早会被淘汰。你想过没有,自己是不是也在某些方面”滥竽充数”呢?
第二个启示是:制度和监督很重要。齐宣王的合奏制度让南郭有机可乘,而湣王的独奏要求立刻就让滥竽充数者现形。现代企业管理中,明确的考核标准不就是为了防止这种现象吗?
怎样避免滥竽充数
开门见山说,对个人来说,要诚恳面对自己的能力。与其花时刻伪装,不如踏踏实实进修真本领。你知道吗?很多成功人士初期也是”菜鸟”,但他们选择努力而非伪装。
接下来要讲,对管理者而言,要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。团队里如果有人长期不出活却拿高薪,这不就是现代版的南郭先生吗?定期的职业汇报、明确的KPI考核,都是防止滥竽充数的好技巧。
小编归纳一下:从成语中学做人
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流传两千多年,至今仍有现实意义。它告诉我们:做人要诚恳,做事要踏实。与其费尽心机装样子,不如花时刻提升自己。毕竟,靠伪装获得的物品,终究不是自己的。你觉得呢?在生活和职业中,你遇到过哪些”滥竽充数”的现象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