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醉翁亭记》原文及翻译:欧阳修笔下的山水之乐

醉翁亭记原文赏析

北宋文学家欧阳修的《醉翁亭记》,是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经典篇目。这篇散文以”环滁皆山也”开篇,用简洁明快的笔触勾勒出滁州城的山水美景。文中21个”也”字小编觉得的句式,形成独特的韵律感,读来朗朗上口。

原文中,”醉翁之意不在酒,在乎山水之间也”成为千古名句,道出了作者寄情山水的真谛。欧阳修通过描写醉翁亭周边的天然风光和游人活动,展现了滁州四季变换的美景。”野芳发而幽香,佳木秀而繁阴”等句,寥寥数语便勾勒出鲜明的画面感。

醉翁亭记白话翻译

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古文的白话翻译。环绕滁州城的都是青山,西南方的山峰和溪谷尤其秀美。远远望去那郁郁葱葱、幽深秀丽的就是琅琊山。沿着山路走六七里,渐渐听到潺潺水声,那是从两座山峰间流出的酿泉。

峰回路转处,一座亭子像鸟儿展翅般矗立在泉水边,这就是醉翁亭。建造者是谁?是山里的智仙和尚。命名者是谁?是自称”醉翁”的太守。太守与宾客来此饮酒,稍饮即醉,又因年纪最大,因此自号”醉翁”。

文中描绘了山中朝暮四时的变化:太阳升起,林间雾气消散;云归山谷,洞穴变得昏暗。野花飘香,树木成荫,天高气爽,溪水落石出,四季景色各异,乐趣无穷。

作品创作背景与特色

庆历六年(1046年),欧阳修被贬滁州任太守时创作了这篇散文。当时他政治失意,却能在山水间找到慰藉。《醉翁亭记》表面上写山水游乐,实则隐含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。

文章最显著的特点是大量使用骈偶句,长短错落有致,夹杂散句,形成独特的文风。全篇采用陈述句,以21个”也”字小编觉得,创新出适合朗诵的韵律感。”乐”字贯穿全文,包含山水之乐、游人之乐和太守之乐三个层次。

欧阳修通过这篇散文告诉我们:真正的高兴不在于外在的物质享受,而在于内心的平和与对天然之美的感悟。这也是《醉翁亭记》历经千年仍能打动读者的缘故所在。

赞 (0)
版权声明